干部培训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心得 > 正文

农旅文化结合的旅游扶贫心得体会

  • 浏览次数:98       来源:干训中心

  很高兴作为贵州大学高级教育培训中心的带班教务老师负责“江西定南县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的教务工作,并有幸听取了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徐平教授带来的《农旅文化结合的旅游扶贫》,本次课程使我受益匪浅。

  在未学习该课程以前,我对旅游扶贫没有全面的理解,只是简单的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认为旅游扶贫就是以发展旅游业来进行扶贫。在聆听了徐教授的课程后才明白旅游扶贫是一种以发展旅游业来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的特殊扶贫开发形式,具有总体拉动性强、扶助功能大、投入成本较低、受益面相对宽广且不易返贫等特点,其目标不仅仅在于脱贫,还要在脱贫的基础上逐步致富。这半天的学习中,我还了解到了我国发展旅游扶贫的历程,原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一些老、少、边、穷的地区就走上了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道路,并很快的实现了脱贫致富。随后在80年代后期,旅游业就被正式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些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扶持,这些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当地经济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如湖南的张家界、四川的九寨沟等地区都是通过发展旅游业,最后成功脱贫的例子。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景区旁的一家名为“万峰第一家”的农家乐是一个最接近我们的成功例子,这家农家乐由居住在上纳灰村的岑家夫妇打理经营。2005年2月8日,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来到上纳灰村,与当地群众一起过大年,并访问了岑家。还特地嘱咐当地干部群众说“万峰林是村里的一棵摇钱树,一定要保护好,开发好”。现如今,岑家利用万峰林这一个摇钱树,农家乐生意做得很是红火,年营业额上百万。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2006年的时候,国家旅游局将“2006中国乡村游”确定为该年度宣传主题,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发展口号。2007年国家旅游局又确定了“2007中国和谐城乡游”的主题,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乡村旅游的内涵。2017年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中国“大乡村旅游时代”的元年。随着发展,城市拥挤、空气污染严重、压力大,而乡村空气清新,有着蓝天白云、清澈见底的溪流,重要的是能体会到浓浓的乡愁。2015年习总书记来到遵义仁怀市花茂村时发出感慨“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了乡愁”。

  综上所述,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发展有着重大积极的意义: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益,使农民逐渐脱贫致富。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整体文明的提高。

  本次课程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学员们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而且都意犹未尽,就我而言也是自我感受颇深。以上就是在本次学习中的些许收获,希望还有机会再次学习徐教授的精彩课程。


0.208483s